五、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语法功能差异的原因分析
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都由“睡”和“眠”的两个相同义素组成。“睡”在单用时,一直以来是动词;“眠”在单用时,也是动词;于是“睡”与“眠”组合成的“睡眠”与“眠睡”也是动词。后来按照动静引申的规律,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都发展出名词词性。至此为止,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发展过程相似,但是最终语法功能却又产生差异。究其原因,使用频率应当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,而词义分工是另一个因素。
(一)使用频率不同
前文已分析,“睡眠”的使用频率远高于“眠睡”。更高的使用频率,使“睡眠”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语言,随语言的发展而发展,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发展或调整出更实用的用法。而“眠睡”使用频率较低,接触实际语言的机会少,没有随着语言使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,于是其意义和用法便一直保持不变。
(二)词义分工
可以推测,应当有某个词取代了“睡眠”动词的意义。而这个词便是“睡觉”。事实上,与其说“睡觉”取代“睡眠”动词的意义,不如说“睡眠”配合动词“睡觉”而丢弃动词的意义。“睡觉”的组合至迟出现于唐代,意为“睡觉醒来”,例如:
马上偶睡,睡觉成吟。(唐)
如人睡时,忽然作梦,梦从何来?睡觉之时,梦从何去?(《祖堂集》)
俄如睡觉,神气顿如旧。(《太平广记》)
那妇女把金篦儿去剔那蜡烛灯,一剔,剔在宇文绶脸上,吃一惊,撒然睡觉,却在客店里床上睡,灯犹未灭。(南宋话本)
至迟自元代,“睡觉”发展出同现代汉语中的“睡觉”一致的意义。
主人家点灯来。我好收拾睡觉。(《老乞大新释》)
饱食一顿,安心睡觉,养养精神。(《西游记》)
我就无精打采的回家睡觉啦。(《三侠剑》)
同时,“睡眠”的名词意义,在口语中逐渐被“觉”所取代。
到里间汤池里洗了一会儿,第二间里睡一觉……(《朴通事》)
南柯梦一觉初回,北邙坟三尺荒堆。(小令·元)
“睡眠”作为名词,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。在巴金的作品中,我们仍然能看到将“睡眠”做动词使用的情形,所以,“睡眠”完全失去动词的意义的过程,应当刚刚完成不久。因此,由于使用频率和词义分工两个影响因素,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在语法功能上最终有了区分。
六、以“眠睡”和“睡眠”为例探究同素异序词的产生和发展规律
(一)同素异序词的产生规律
汉语词汇有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向,异序造词法创造出大量双音词。“语素的同义关系作为并列式双音词的强势语义聚合,使同义语素并列在汉语双音节组合中具有强势地位。这些语素在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背景下逐渐结合成联合式复合词,其语素序列的变化不影响结构变化,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后基本意义大多不变。”[1]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的二素“睡”与“眠”,最初都是动词。“睡”本义为“睡觉”,“眠”产生引申义“睡觉”。二素在词性相同、意义相同的条件下组合成一对词汇意义相同、语法意义相同的联合式复合的同素异序词。
同素异序词既能增加词汇量,又由于同素异序的特点,不会增加额外的记忆理解负担,因此异序造词法是一种相当经济且十分能产的造词法。“‘倒序’只须要将一个复合词的词素先后顺序颠倒过来,非常简单,不受语义相反或类比的限制。”[2]也正是因为“睡眠”和“眠睡”成词后,其意义保持“睡”“眠”的基本意义而不变,不会造成人们的理解记忆负担,因而被广泛使用。
(二)同素逆序词使用频率的分野
1.关于语音的选择
语音的选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条规则:“(1)发音部位依照口腔由大到小,由合到开的顺序;(2)发音方法依照由不送气到送气的顺序;(3)两个语素发音舌位依照由后到前的顺序。”[3]“睡眠”符合规则中的(1)(3)两条,而“眠睡”只符合规则(2)一条,这应当是“睡眠”的使用频率高于“眠睡”的原因之一。
2.关于语义透明度
“复合词的语义可从其所组成的各个词素的语义推知程度,其操作性定义为:整词与其词素的语义相关度。”[4]即词素的意义与整词的意义越相近,则语义相关度越高,那么这个词素就排在前面。“睡”有“打瞌睡”“睡觉”义,“眠”有“闭眼”“睡觉”义,相比较而言,“眠”的义项比“睡”丰富,因此和整词的相关度就相对低,其语义透明度便低于“睡”。因此,在心理词汇的处理中,语义透明度相对高的“睡”就更具优势,所以“睡眠”的使用频率就更高。
文章来源: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sjsmyxzz.cn/qikandaodu/2021/0402/999.html
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投稿 |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编辑部|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版面费 |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论文发表 |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